红醋栗财经网

当前的位置是:主页 >> 区块链

鹏华基金初冬摒弃激进稳健投资

时间:2023-03-17 来源网站:红醋栗财经网

鹏华基金初冬:摒弃激进 稳健投资

鹏华基金初冬:摒弃激进 稳健投资 更新时间:2011-3-28 11:40:46   采访过初冬多次,其中数次正逢机构对市场看法迥然不同的时候,感觉每次她的回答最大的特点就是“不讳言”,即便是与大多数人的观点相左,她也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。但无论在什么时点,初冬的语速永远都那么平稳,很少有言辞急促的时候。不得不说,知性干练的她,与持有人心中的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形象相当契合。  初冬,经济学硕士,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,固定收益部总经理,同时担任社保基金理财经理及鹏华货币市场基金经理。曾在平安证券研究所、平安保险投资管理中心等公司从事研究与投资工作;2000年8月至今就职于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历任研究员、普丰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等职。  以控制风险为出发点  作为首批债券型基金的管理人之一,鹏华基金是业内较早成立固定收益部的基金公司。翻看初冬的工作经历,她所在的团队,除了专门负责公募基金固定收益领域研究与投资工作外,多年来还管理着多只社保基金组合,而初冬管理的鹏华货币B自2009年以来,连续获得海通证券五星级评级。  谈到债券投资,初冬认为要比股票投资更多一些特质:一是更需要着眼宏观,即需要具备更多宏观视野,更偏重于数据分析,也要对历史、对经济发展史有更多的关注;二是需要看得更远,因为通常债市的同质变动更明显,对趋势的准确把握更为重要。固定收益团队的策略定下来了,有可能3个月或者半年都不调整,持续时间比股票投资要长。  而在投资风格上,初冬更推崇稳健。前几年,为了博取高收益,一些债券基金对打新和参与增发乐此不疲。特别是2010年,有债券基金申购某大盘新股,因超过10%的红线遭到处罚,随后又因该股破发而损失惨重。也有债券基金不顾创业板的高估值风险和债券基金固定收益的定位,在新股询价时以高报价获配,结果新股上市后,业绩随股价暴涨暴跌。但初冬所在的固定收益团队则坚持“做主业”,对于此类投资不激进。初冬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在申购新股方面,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一贯谨慎。“首先要基于研究员对公司的判断,还要根据基金自身组合的需要以及对行业的配置需求来做判断。总体来说,操作风格与我们的理念一致,不是特别激进,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积极管理组合,但是控制风险是我们做一切投资的出发点。”  初冬谈及她几年前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:2005年,货币市场基金曾经一枝独秀,市场份额占比一度高达40%,但第二年就因为大规模赎回而遭遇流动性危机,固定收益类基金普遍面临同样的困境。“尽管当时我已经预料到市场的变化,预备了大约40%的仓位,但市场的变化仍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大,应对起来也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,那时我曾经整夜整夜睡不着觉,一直在想解决的办法。”  尽管当时有很多同行支撑不住甚至被迫离职,而初冬还是坚持下来了。“现在回想这件事情,我认为它带给我的经验就是,判断永远都需要有一个提前量。另外,在配置方面也不要有过分的偏向。”深谙固定收益投资之道的初冬表示,她从不会为了短期的收益拿持有人的钱去过分冒险。  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  但在市场出现机会的时候,初冬和她的团队出手却很快。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,在一些时点的把握上,初冬和她的团队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战绩。去年下半年中行转债上市,当时很多机构并不看好,事实上中行转债在上市首日就跌破面值。但是鹏华旗下债券型基金则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大量买入,这一次的出手为组合带来了丰厚的收益。  初冬介绍说:“当时我们经过严密分析,认为中行转债具备投资价值。当时从纯债角度来看,就已经有正回报,未来拿几年都不会吃亏。而从股票转股价来说,也可以抓住市场时机靠转股来赚取收益。中行转债上市的第一天,我们就进行了较为大胆的配置。”在市场普遍出现错判时,鹏华固定收益团队通过理性分析,把握投资机会,进行了成功的操作。 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,由于今年市场结构化分化严重,一些二级债基可能受股票仓位影响,净值出现波动,而近期正在发行的鹏华丰盛稳固收益债券基金在投资上引入了“类保本”机制,采用了双重的组合保险投资策略。初冬介绍说,鹏华丰盛是一只二级债基,以不低于80%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,不超过20%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品种。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二级债券基金,鹏华丰盛债基使用了“双重护翼”策略,即CPPI和TIPP双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。鹏华丰盛要先通过CPPI策略确定固定的投资目标,进行收益表现相对稳定的投资,力争获取组合安全垫;再以“安全垫”的“厚度”决定高风险投资的比例,即便在高风险投资收益最差情况下,预期亏损也将争取控制在安全垫范围内。而TIPP策略追求落袋为安,当高风险投资的收益越来越丰厚时,鹏华丰盛通过TIPP策略调高保险底线的高度,即将一部分获利资产也加入到保护额度中,以期达到动态守卫投资者当前资产的目的。  摒弃对CPI的恐慌 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,投资者对CPI的敏感度越来越强,在此过程中,市场的悲观情绪也数次通过调整进行着宣泄,尽管央行数次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,仍然无法完全缓解这种悲观情绪。  初冬的看法则相对乐观:“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,通货膨胀都在可控范围之内。如2003年非典过后,2004年大规模刺激投资政策导致CPI上升;2007年经济过热使CPI达到7%至8%的高水平,但总体来说都没有发生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。只要在货币信贷方面加以控制,就会抑制社会总需求,CPI也就不会出现失控状况。当然目前加息仍有可能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市没有投资机会,很多债券依然有投资价值。此外,从当前政府和央行的举措来看,贷款控制非常严格,这与2008年有可比之处,比如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,银行贷款额度严格受限。而2008年的通胀,在贷款阀门严格收紧后很快被抑制住了。”  初冬认为,由于加息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非常大,所以央行对是否加息必将慎重考虑。首先要考虑到加息对工业部门、对贷款较多的部门、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有多大;其次,也要考虑目前经济增速是否已经处于过快的水平上。但从目前的数据看,1、2月份贷款只有1.57万亿元,较去年和前年都少很多;M1、M2增速回落也较快,这都意味着经济未来不会出现过热的势头。另外,在民间房地产投资受抑制的情况下,仅靠国家投资,也不会造成经济出现过热的局面。她预计,未来可能会有一到两次的加息,但加息的影响可能没有市场预计的那么大。  但加息周期下,投资者对债券基金也普遍存在一种纠结的心态,认为现阶段买入债券,随着加息,收益率会下降,而初冬告诉记者:“我们对去年以来的三次加息进行了测算,发现加息对债券市场的整体影响会越来越小,甚至在两次加息后,债券市场收益率还有所下降。”她分析认为,事实上,当前的债券收益率水平已经包含了市场预期。2010年10月第一次加息时,债券市场波动最大,因为当时大家没有预料到会在那个时点加息,那次加息属超预期因素。但目前CPI居高不下,如果央行再有一到两次的加息举措也在大家的预期之中,所以它已在目前的收益率水平上有所反映,真正加息的时候,债券市场就不会有非常大的反应了。“过往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,即便加息,市场收益率水平也未必上升。即使加息两次,市场收益率同等幅度上升,但将目前的债券持有半年,回报率也是正的。”

欧易app官方下载

okex交易所官方

欧易okex平台app软件官方

欧易交易所地址